宣传片制作热线
0351—2325151

借着《哥斯拉》,来看看好莱坞外星生物 60 年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4-17 分类:行业新闻
好莱坞从来不会放过用科幻电影来展示特效技术的机会。而在外星生物这一个类型分支上,从传统的摄影及化妆特效再到各种超越想像力的 CG 技术,无一不在将一切推向极致,即让观者感受到电影带来的真实震撼:它们也许就是真实存在的异星生物。6 月 ...

好莱坞从来不会放过用科幻电影来展示特效技术的机会。而在外星生物这一个类型分支上,从传统的摄影及化妆特效再到各种超越想像力的 CG 技术,无一不在将一切推向极致,即让观者感受到电影带来的真实震撼:它们也许就是真实存在的异星生物。

6 月 13 日,《哥斯拉》上映,这个形象起源于战后日本电影,但好莱坞用一贯的大场面把它包装成了一贯的爆米花电影。由于大家对这只知名怪兽预期太高,以至于豆瓣评论大多数在吐槽乏善可陈的哥斯拉戏份。《环太平洋》逻辑差不要紧,怪兽够努力,但《哥斯拉》何至于落到文戏的地步?

不过哥斯拉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从 1954 年到 2004 年,它衍生了 28 个版本,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新怪兽。1950 年代,无论是日本还是好莱坞,科幻片都扎堆出现,我们梳理了那些钟爱塑造外星生物形象的好莱坞科幻片,包括《星球大战》在内──你会看到,人类对于其他物种的想象,每次都折射出了他们自己。

1950年代

《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于 1951 年上映。片中落在华盛顿公园里的飞碟中缓缓走下一个和人类毫无差别的外星人克拉布布布布布布布布布布图,以及一个全身金属的机器人高特。

这两个外星来客似乎并无恶意,在这种早期的软科幻片中,只是给露脸的演员迈克尔·雷尼穿一身银色宇航服就万事大吉。而机器人服装则是使用当时的时髦货泡沫橡胶制成的、外面还喷了铝。机器人眼部发出的光芒是动画后制的。由于衣服不通风,因此演员洛克·马丁最多演 20 分钟就要脱衣休息。该片中也运用了简单的特效,在人群围观飞船的镜头中,通过分次曝光同一群演员,给观众造成人数翻倍的感觉。比起 2008 年充满CG动画的翻拍版,老版显得质朴干净。

保罗·布莱斯代尔(Paul Blaisdell)是 1950年代特效化妆界的翘楚人物。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小成本科幻电影《千眼怪兽The Beast with a Million Eyes》做外星怪兽的设计及特效。在《征服地球(It Conquered the World)》中,他和著名的B级片导演罗杰·科曼(Roger Corman)一起构思设计了一个身材矮胖的怪兽。原因是他们认为外星生物从巨大引力场的外星球来到地球后,应该会重心比较低才对。结果在拍摄中,他们发现这样的设定使怪兽显得过于愚蠢和弱小,于是他们又将怪兽改到了三米多高。这两个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怪兽起码要比女主角高大一些!

在 1956 年上映的《天外魔花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里,保罗·布莱斯代尔则是把外星生物设定成了一个豌豆荚状的东西。这些“豌豆荚”会在人熟睡时侵入人体,冒充人类。作为一部小成本 B 级片,这种带有邪典意味的设定影射了麦肯锡主义时代对于共产主义渗透的恐惧感。

在同年上映的《禁忌星球 Forbidden Planet》中,特效技术就派上了大用场。托传统赛璐珞动画(Cel-animation)的福,隐形怪兽在炮火和力场围栏的闪光中奇异地显现出来,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米高梅还为这部影片制作了当时最先进精细的拟人化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内部可以钻入一个人,全身的多个部位都能自由活动。

1960 年代

他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三种不同种类的人猿:军事阶级人猿、科学家人猿,还有政治家红毛人猿。人猿在表演时需要展现丰富的面部表情。于是约翰· 钱伯斯放弃了早期科幻电影惯于使用的头套,而是革命性地采用乳胶作为制作面具的材料。也就是如今我们在《特效化妆大师(Face off)》里看到的方法:先进行脸型塑膜,再倒入乳胶到模子里,风干后取出制作面具。加上给人猿演员贴毛等繁杂的特效化妆手段,据说当时需要近3个小时才能化好一只人猿。更不便的是,乳胶戴上去并不怎么舒服,受热后也容易脱落,每个演员只能小心翼翼,并且用夸张的表情才能展现人猿的面部变化。要做到这些,相信当时的约翰· 钱伯斯心情和赌徒无异。

而这样的一场赌博,换回了北美 2500 万的票房,以及一座奥斯卡特别荣誉奖杯。(1968 年奥斯卡还未设立最优化妆奖项)电影界把这次化妆技术的改革视为开创性的变革。在没有太多先进的电脑特效参与的时代,这种现实的匠人物理手艺盘活了外星类型科幻片的想像力和表现力。

钱伯斯获得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绝不是他人生的巅峰。2013 年上映的电影《逃离德黑兰Argo》的原型事件是 1979 年伊朗的美国使馆人质危机──当时正好钱伯斯手头上有一个《光之王》(Lord of Light)的剧本,就此派上了用场,当作幌子救出了人质。由此,钱伯斯获得了平民的最高荣誉——中情局授予的"才智"勋章。对于一个在二战中专门从修补牙齿到为受伤士兵做假肢和面部整容,后又兼职为中央情报局做技术顾问的人来说,这些经历一点儿都不意外。

钱伯斯的伟大之处还在于通过创建工作室,培养了对这份事业有热情和才华的后辈。当时很多跟随钱伯斯的学徒,撑起了之后的特效化妆界。他在 2001 年 8 月与世长辞。

1970年代

美国进入后工业时代。这时期的外星类科幻片涌现出了不少经典之作:《星球大战 Star Wars 》(1977)、《星际迷航1:无限太空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1979)、《异形 Alien》 (1979)。

提起星战开篇之作的特效化妆,想必最经典呈现片段的就是各种形状各异的怪物聚集在酒馆的情景。为此,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第三季还特别抽出一集来做致敬,要求选手们设计出一个原创的外星角色,出现在星战电影中的小酒馆之中。1990 年代的修复版依靠 CG 技术填上去不少三维动画,但传统的特效化妆技术在当时还是惊艳了一把。英国传奇化妆师斯图尔特·弗瑞伯恩(Stuart Freeborn)精心打造了尤达大师(Yoda)和楚巴卡(Chewbacca)的特效化妆。甚至尤达大师的造型就是源自他本人的相貌。老爷子本身也是个有趣的人。1935 年他凭借自己高超的化妆技术假扮成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在伦敦城里开车兜风。虽然因此被警方拘留,但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份化妆工作。2013 年 2 月 5 日,图尔特·弗瑞伯恩在伦敦逝世,享年98 岁。

在电脑特效方面,1975 年,导演卢卡斯专门为《星球大战》的特效工作找了一间位于加州范努斯市的旧仓库,成立了充满嬉皮气息的体制外公司——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简称 ILM)。以后,就一发不可收十地成了业界的创新标杆,随便丢出去一个电脑动画部门,就变身为了如今无人不知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

而说到《星际迷航》,不得不再提到一次约翰· 钱伯斯。因为史波克(Spock)的那双假体尖耳朵就是拜他所赐。作为一个人类和瓦肯星人的混血儿,史波克以智者的完美形象代表了当时人们想象中高等文明的纯逻辑性及先进性。

同年上档的志怪电影《异形》的出现则将这些推翻,H·R·吉格尔(H. R. Giger) 脑中的暗黑系外星怪物黏滑奇异,有弹簧式的长尾巴,会随时跳上来抱住你的脸以寄生。艺高人胆大的吉格尔用到了很多特殊材料,包括聚酯纤维、橡胶、鲜肉、动物骸骨和贝壳,异形结构复杂的尾部直接使用了真实的蟒蛇蛇嵴椎骨,那些背后像气管一样的器官则是劳斯莱斯的汽车尾气管。他甚至亲手制作了金属牙齿,使得怪物兼具人与机械的特征。扮演异形的尼日尔尔尔尔尔尔尔尔尔尔利亚黑人留学生鲍拉吉·巴德乔和替身演员埃迪·鲍威尔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所有走动和爬行动作都要穿着特殊的全身橡胶戏服完成,每穿一次就是一个小时的折腾。吊威亚时候更困难,演员根本看不到戏服外的情况,只能靠剧组的人吼出动作提示,才能继续完成。在这种困难下,片中还想保持神秘,不给“异形”太多正面镜头。吉格尔靠《异形》名声大造,2014 年 5 月 12 号,他在苏黎世因病去世,终年 74 岁。

异形系列到了第三部才加入了一些 CG 技术,但到了 1997 年的第四部,依旧还是有真人特效化妆的部分出现,这取决于当时的 CG 技术还无法传达出逼真的质感。

1980年代

此时冷战趋于缓和,外星人题材科幻片也趋于平淡和平。这期间,意大利电影特效大师卡罗·兰博尔迪(Carlo Rambaldi)为《E.T. 外星人》创造了经典的小外星人形象。1980 年代的电脑特技还不能担当全部重任,仍旧需要服装和道具的协助,兰博尔迪采用传统的特效化妆技术,如橡胶、液压、电控等制作出双眼凸如鼓和皮肤干瘪的丑陋逗趣的外星生物。这个外星生物能够完成 150 个独立动作,包括皱鼻子、舒展眉头、伸长脖子等。卡罗·兰博尔迪也参与了 1979 年《异形》的化妆工作,但让他扬名于世的,还是这个善良的小外星生物。

1982 年的《怪形(The Thing) 》里的外星物种可就不那么友好了。这部片一直被视作电影特效化妆领域里的标杆之作。故事采自 1938 年科幻小说大师约翰·坎贝尔的作品《有谁去那里(Who Goes There?)

片中的寄生怪物仿制生物的一切,伪装自己。怪物自身原是个各种皮下和内部组织都裸露在外面,还流着体液和血浆的恶心货色,特别是经典镜头食人花般的吞吐方式,和同时期的《铁血战士(Predator)》相比,简直又恐怖又恶心。造型就是这样利用了人本能对于这些元素产生的恐惧和厌恶感来完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征服。该片的特效化妆师罗布· 伯汀(Rob Bottin) 当时年仅 22 岁。他 18 岁出师里克贝克,开始自立门户。在《怪形》电影工作期间,他一周七天都不休息,以至于一年后电影杀青时,片场工作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拉去医院就诊。

2011年的《怪形前传》里,一部分特效化妆被电脑特技取代,但全片依旧没有完全依靠CG特效,还是老老实实做了让演员信服的实体怪物。

1990年代

此时美国娱乐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短平快的特点也反应在了科幻电影上。大家都忙着凭借技术制造各种宏大的视觉奇观,《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便是其中的代表,充分展现了美国式的爱国主义。特效化妆大师节目中的评委之一格伦·赫特雷克(Glenn Hetrick)就是这部片子的化妆师。片中设定的外星生物来自 25 光年外的红矮星格雷斯星系,有机生命体,长的像蝗虫,多触角,头盖骨扁平。

该片的特效由大名鼎鼎的新西兰特效公司维塔(Weta)完成。不知道维塔不要紧,看看《指环王》和《阿凡达》里的视觉奇观就明白他们有多大本事了。

另一个完全的虫族外星人来自电影《星河战队 (Starship Troopers)》。这已经算是一部纯粹的特效动作电影。虫族有坚硬的外壳、锐利的钳子和锋利的牙齿,部分会喷射火焰和毒液,它靠吸食人脑而提升智慧。导演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 CG 技术,制作了一系列的外星巨虫。不过,该片还是邀请了全球最出名的怪物特效制作工作室 ADI 来制作电子机械怪物。

这部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的小说《星船伞兵》。但小说的重点落在了公民权及社会生活的思考上,而电影则选用宏大的场面突出了人类和虫族的战争。以至于该片中使用的弹药量超过之前的任何一部电影。

相比而言,1997 年开始的《黑衣人》系列则走了不同的科幻喜剧风格。片中的外星人就生活在人类社会,要受到外星移民局的管制,甚至还要交税。负责本片是特效化妆的大神里克·贝克(Rick Baker)。贝克在 1981 年成立 Cinovation Studios,招揽了不少业界精英。当年凭借该片,贝克的团队从爆红的《泰坦尼克号》手中抢走了最优化妆奖。

片中大量的特效是可动模型和 CG 动画结合的产物,比如那群搞笑的虫子特工组,就是先制作出可动模型,拍摄时由职业布偶师操控,最后再将素材交给工业光魔进行后期加工。

到了第二部,画面更多借助了先进的数字技术,加入了用模拟流体软件制作的镜头。但贝克的团队也没闲着,片中触须系类爬虫 Serleena 吃掉侵犯者后鼓出的大肚子就是软塑料和泡沫制作的实体道具。另外,片中的一对鸟类夫妻也是真人特效化妆的杰作,羽毛都是人工制作的,鸟嘴里还有可以控制开合的小机关。

2012 年的第三集中,里克·贝克突破了想像力的极限,一共创作了 127 种外星生物,根据穿越剧情需要,多数外星生物设计都是借鉴了复古B级片中的造型。

近10年

21世纪的外星题材科幻片大多走高冷科技路线,前有 2000 年的《火星任务》,2005 年的《世界大战》,以及 2007 年的《变形金刚》、2009 年的《阿凡达》与《第九区》,后有近年的新片《普罗米修斯》和《环太平洋》。为了照顾观者的视觉感受,也多采用数字特效技术来完成宏大的场面戏,激起科技的美感。不过,在新材料创新下的传统物理特效依然在外星题材类科幻电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红的真人秀节目《特效化妆大师(Face off)》就是专注于挖掘传统特效方向的手艺人们。每个拿出惊艳作品的参赛选手,身上都充满着造物者的光辉。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