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又与中国音协的领导、前辈、老师以及同仁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讨、总结学习。
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的一员,同时也是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的成员,我很荣幸在“五一”劳动节前夕,随我们的“大部队”一起走进湖南省花垣县,为那里的父老乡亲们带去了自己的两首经典作品《站在草原望北京》和《套马杆》。
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湖南省花垣县是精准扶贫的首创地,它一步步从戴着贫困“帽子”的小村子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秀美苗寨。在结束演出返程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听讲述查资料中,我了解到,正是由于花垣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通过主办和承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建设群众精神家园,做到了扶贫先扶志,首先使群众的精神富足起来,从而引领其他脱贫工作,使小村子一步步走上脱贫道路。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志愿者、文艺“轻骑兵”,正在用文艺的形式开展扶贫工作。
那么,文艺扶贫的价值究竟何在?在一次次深入贫困地区的慰问演出中,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大多数贫困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文艺能够给当地人们提供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当我们的中国文艺志愿者和中国音协的文艺“轻骑兵”载着党的关怀,走村入户,为村民们表演一场又一场的演出时,当我们把一首又一首红色经典歌曲深情传唱时,文化就种在了田间地头,更种在了贫困户心中,一点一滴地去浸润,从认识的变化到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文艺演出传达出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来树起村民脱贫的信心,直到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做到了让贫困户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文艺扶贫,需要在细水长流中累积。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国家这项重点工作中,我们应当更有力地发挥出文艺扶贫的特殊作用。
我们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培育一支不走的文艺人才、文艺骨干队伍,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扶持、助推形成品牌产业,挖掘贫困地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为振兴文艺产业对于群众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既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了文化素养、宣传了惠民政策,也让文艺成为振兴新农村、推动脱贫摘帽的新发动机,甚至能带动心怀梦想的青年踏上寻梦之旅、改变人生轨道。
可以说,乡村文艺的发展给精准扶贫打开了一扇窗,不论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都为群众增收、文化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依托特色文化、创新特色产品成为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头戏之一,群众的腰包鼓了、工作有干劲了、生活有奔头了,让文化艺术助推经济发展也迈出了更扎实的一步。
在这里跟大家汇报分享一下,一个多月前,我回到家乡内蒙古为歌曲《马镇枫情》拍摄了MV,在网上推出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点击量就达到9000多万,而这首音乐作品取材于中宣部定点帮扶的内蒙古科右中旗。通过这首歌,让更多人知道内蒙古有个美丽的地方叫科右中旗,马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在增加当地知名度的同时,也相应地会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带动作用。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文艺扶贫的力量所在。所以,我们每一位文艺志愿者、文艺“轻骑兵”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己的文艺作品和自身的影响力来带动文艺脱贫工作。
下面,我再提几点不成熟的个人小建议小想法。
我们音协人才济济,聚集了国内最高水准的音乐人,是否可以创作一首音协的主题歌曲,用音乐表达音协大家庭每个成员的心声,在每次慰问演出结束时,可以全体演出人员共同合唱,展现音协相亲相爱一家亲的暖心形象。
同时,我们的慰问演出也可以创新形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例如我们可以走进贫困地区的学校,开展“今天我是音乐教师”“送上一堂音乐课”等活动,选不同的音乐人来担任学生们的音乐老师,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音乐课,用小小的一堂音乐课,开启孩子们大大的音乐梦想。
(陈莉)
[ 责编: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