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片制作热线
0351—2325151

《寻龙诀》看得不够爽?这里还有一些它的幕后故事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0-10 分类:行业新闻
上映四天,《寻龙诀》的票房已经超过了 7 亿,如果不出意外,它将成为今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并有可能成为《捉妖记》之后第二部票房超过 20 亿的国产片。这部改编自《鬼吹灯》的商业大片不仅收获了高票房,还罕见地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目前《寻...

上映四天,《寻龙诀》的票房已经超过了 7 亿,如果不出意外,它将成为今年贺岁档的票房冠军,并有可能成为《捉妖记》之后第二部票房超过 20 亿的国产片。

这部改编自《鬼吹灯》的商业大片不仅收获了高票房,还罕见地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目前《寻龙诀》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 8.0 分,而全年上映的 300 多部影片中,达到这个分数的还不到五部。

《寻龙诀》剧照

两年多的故事打磨,半年的拍摄,一年多后期制作,总花费超过 2.5 亿,有超过 2000 人出现在了片尾字幕中,它可能是制作最为复杂,难度最高的国产商业大片。

主演陈坤说,犹豫了很久才接下胡八一的角色,因为小说太有名,怕演不好被观众骂。监制陈国富说,这部电影能被拍出来的难度,和几个人真的孤身盗墓差不太多。

《好奇心日报》最近和这部电影的一些主创们聊了聊,总结了一些有趣的幕后故事。

从 200 万字小说到 3 万字剧本,抓住了这两点所以没有太跑偏

《寻龙诀》改编自天下霸唱的著名小说《鬼吹灯》后四本( 5 - 8 本)。这部小说一共有 200 多万字,理论上来说,可供电影中使用的素材极其丰富,但东西一多,挑起来反而更加困难。

如果你什么都想要,那么可能就会像许多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一样,变成一部浮于表面的大杂烩,尤其是当你还想把电影变成一个系列,第一部作品的成败尤其关键。监制陈国富说,天下霸唱后四本书中,没有一个故事是可以直接拿来作为第一集用的。因为网络小说需要每天保持一定量的更新,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把节奏拖慢。

主创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找到 200 万字的小说中最能反应原著价值,引起读者兴趣的东西。

“一部 2 小时的电影,60、70场戏。时间的差异、容量的差异,所以你对原著要有一个非常准确的价值判断。” 导演乌尔善告诉《好奇心日报》,他认为《寻龙诀》必须要抓住两点。

导演乌尔善

首先是原著创造的人物--摸金校卫,这是原著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所以从一开始,团队就认准了这应该是一个围绕“摸金校尉”三人组发生的故事。“他们可以每集去不同的地方,(这集去)精绝古城,下集去一个更新的墓穴,只要这个人物在,就跟 007 似的,每集战胜不同的对手。核心在于人物设定。”乌尔善说。

这里所说的“围绕”还至少包含一些意思:电影主要的情节和事件,都应该由摸金校尉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情感推动。因此你会发现,《寻龙诀》第一部首先交待给观众的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陈坤和黄渤扮演的角色在年轻时同时喜欢一个女孩,在一次意外中女孩去世,变成了两人心里的负担。用这一层感情牵绊串联起过去和未来。

从这点来看,《寻龙诀》和几年前的《盗梦空间》有不少类似的地方,表面上来看都是在执行一个任务,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主角更深层的秘密和感情牵连被发现和放大,随着任务的推进和完成,人物也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它做一个了结。

乌尔善觉得电影另一个卖点是它所展现出的“中国式的想象力”,故事文化背景就是中国的历史、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大到存在了上千年的摸金校尉,描绘辽代古墓,萨满和草原文化,小到人们关于“冥界”鬼门关、奈何桥、彼岸花的想象,“这些东西,就是中国人特别有感觉,好像知道一些但又不完全知道的那个东西。它是非常中国式的。”乌尔善告诉我们。具体如何来表现和贩卖这些想象力,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到。

古墓探险是个“壳”,贩卖的其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

《寻龙诀》上映后,因为类型的相似性,不可避免地和好莱坞《夺宝奇兵》、《国家宝藏》等系列电影放在一起比较。在故事创作过程中,包括导演、编剧、监制在内,其实都在刻意保持与这些经典盗墓电影的距离。

“这种类型片,我们几乎都是从好莱坞电影里头学习来的,现在的观众不乐意看山寨品吧?甚至他对山寨的衡量标准,可能比那些不入流的美国片还要苛刻。用尽各种恶毒的字眼来形容你。”陈国富说,“把一部特别棒的好莱坞探墓电影扒一遍,从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但西方冒险电影讲故事的方式,仍然可以被用作参考。比如我们看到那些西方的奇幻冒险电影,素材同样来自它们的文化传统中,埃及、古希腊、基督教、或者北欧神话,来自它的系统,因此能被西方观众广泛接受。

到了《寻龙诀》中,这些被更有“东方味道”的佛教、游牧民族萨满文化、道家的阴阳风水所代替,并且引入了主流观众更为熟悉的历史背景(感谢中学的近代史教育)--文革的上山下乡,1980 年代的改革开放,1980 年代末的出国潮,不断与观众产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要让这个题材,整部电影跟现实环境要有勾连,你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当下这个地方,它是有它不可质疑的正当性,这个是创作很重要的一个原点。”陈国富说。

影片主任务的发生地,“契丹的女神墓”是如何利用这些文化与历史元素来刺激观众的最直接体现。在前期考察辽代墓穴时,乌尔善发现真实的墓穴只有几个酒店房间大小,如果写实地拍就被成了“密室囚禁”片,与整个故事的格格不入。

于是在电影中的墓穴被有意地进行了空间上的放大和延展,让它变成一个包含佛教、道家、一些萨满的元素,并给这个地下世界赋予一定的象征性,里面有鬼门关、奈何桥、彼岸花,民间传说里面对冥界、对阴曹地府一个基本的想象。“这个世界绝对是来自东方很多复杂文化的一个集合。”乌尔善认为,这是《寻龙诀》有别与一般盗墓电影,能获得观众认同的原因。

地宫墓穴、日军基地、浮桥,电影里这些东西都是真实搭建的

《寻龙诀》花在电影特效上的预算是 5000 万,占到全部成本的五分之一,比例并不高。但电影上映后被一致认定为“制作精良”,大规模的搭景功不可没。

剧组包下了中影在北京怀柔的整个拍摄基地,一共 16 个摄影棚,其中三个 800 平米的太小而被放弃,剩下的 13 个上千平米的摄影棚,在几个月的拍摄时间里,不停地进行搭景和拆景的工作。

比如在拍摄通过浮桥渡过冥河这场戏时,制作团队就在其中一个 3000 平米的摄影棚中搭出了一大块由十几米高的真实浮桥组合成的区域。演员在浮桥上进行奔跑、表演、拍摄,包括木质桥板,两侧的铁链扶手,甚至扶手上的铃铛都一点不落地装了上去。

“没见过这样的,很夸张,16 个棚都包下来了,都搭满了景。我们在里头拍了四个月。”主演之一的夏雨告诉《好奇心日报》,他说能有钱做很多一般剧组做不了的事,是他加入这部电影一个重要原因。

制片人陶昆把《寻龙诀》戏称为“公路电影”--一群人一直往前走,不回头,每经过一处就要搭一处景,有的只在片中出现一分钟,但需要为此搭上一个月。拍完全部立刻拆除,就像在玩乐高积木。

这种做法其实是出于最现实的考量--电影预算。尽管《寻龙诀》对外宣称的制作总投资达到了 2.5 亿元,属于华语电影中绝对的大制作,但这个预算放在好莱坞特效大片范畴内,只算得上一个“中小型制作”--正在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预算达到了 2 亿美元,相当于《寻龙诀》的 5 倍。

陶昆曾经拿出一场戏给特效公司报价,如果全部用绿幕拍摄,电影后期特效完成制作要花多少钱--结果是这一场戏就会花完所有预留给特效制作的钱,“就是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差别”。

乌尔善认为,至少在演员的表演区域内,能搭实景的都要搭实景,包括墓穴中坑洼的地表,周围的乱石和巨型雕像,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电影看上去更加真实,也给演员的表演制造了一种环境气氛和物理参考,更能够理解这场戏的内容和导演的意图,观众看起来也不会有演员表演和周围环境完全脱节的感觉。

利用美术和电脑,拍摄的风险变得更可控

对于《寻龙诀》这样的大量采用特效电影来说,最容易出错的环节其实是拍摄环节。导演对于整体场面的调度,演员空间概念和表演稳定性,最终都会对电影的呈现效果产生巨大潜在的影响。

你或许还记得一部叫《大闹天宫》的国产视效大片,请来了上百人的好莱坞特效团队,但由于在拍摄过程中实际镜头与预先设计差别巨大,或者大量在设计过程中要求的素材并没有拍摄,尽管花了很多钱,后期团队仍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最后变成了大银幕上的“五毛特效”。

包括导演乌尔善在内的主创团队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们采取了更加“安全”的做法,通过前期的工作把拍摄风险尽可能降低。

比如在形成了剧本之后,除了一般电影都会有的分镜图,由《寻龙诀》美术指导郝艺带领的团队把整个故事都“画了下来”,每一场戏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整体的风格如何,演员周围有哪些道具,大的方向都通过视觉化的语言先确定下来,“至少我们不用用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去发生争论。” 制片人陶昆说。

另一个帮助演员表演的是“动态预演”,那些画在纸上的场景,通过计算机模拟成具体的画面--这个画面不用太精致,而是让演员明白,这场戏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加入特效之后会是什么效果。“每天到现场,导演都会拿出电脑制作的动画的画面给我们看这个做好了是什么样的。大概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出现火焰、水啊什么样的效果。”夏雨告诉《好奇心日报》,“乌尔善会说得很精准。”这些做法把风险控制在了拍摄前。

所以到了拍摄现场,有了根据美术概念稿搭建的实景,如何进行表演与特效结合的电脑画面,演员和导演工作起来也变得更有底,也更有效率。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